上小学前疯狂晒娃配资在线配资炒股,四年级人间蒸发。10岁小孩突然失去朋友圈晒娃价值,你猜真相是什么?
来源: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
作者:三川玲
之前有人花18个月统计了3000个家长的朋友圈,发现70%的孩子在小学四年级之后从父母的朋友圈人间蒸发了。
那些以前要威胁“过度晒娃会带来安全隐患”才勉强收手不晒娃的亲爸亲妈们,为什么从孩子小学四年级开始,就齐齐选择做个低调内敛的人,再也不晒娃了?以下是我找到的四个真相。
真相1:
10岁小孩进入相貌的中鸡阶段
这大约是一生最丑的阶段
我女儿小丸子有两个阶段特别丑。
第一阶段是婴儿时期,又胖又黑,很像。还经常傻乎乎地嘿嘿笑。
第二个阶段是8岁到11岁之间。
这是个什么阶段呢,就是中鸡阶段。什么叫中鸡呢?鸡小时候淡黄色毛茸茸的一个球,让人一看心都化了,捧在手里里面,这个可爱的小动物还会动,还会叽叽叫,还会用粉红的喙啄你,真是可爱。鸡大了变成成年鸡也很漂亮,尤其是营养好的时候,羽毛油光水滑,双眸炯炯有神,某些大公鸡简直就是大帅哥。
但唯独不是小鸡也不是大鸡,是中鸡的时候,特别难看,长得太快腿太长,身材比例严重失调;茸毛掉了,羽毛还没有长出来,身上零零落落的非常难看。而偏偏这个时候吧,又喜欢争强好胜,又不讲道理,互相打来打去,非常可恶。
丸子的中鸡阶段是漂亮整齐的小乳牙掉了,新的还没有长齐,或者长了,哇一看,排列不整齐,歪歪扭扭挤做一团。10岁小孩的牙齿不是漏风,就是地包天或者天包地,几乎没有漂亮整齐的小贝齿。这样的牙齿一颦一笑都极其难看。
10岁小孩还被迫每天都穿着难看无比的校服,且还是大几号的,且在洗衣机里面洗久了颜色变得暗暗的,又脏又灰。因为作业太多,起床起得晚,头发只能草率地扎个马尾。
还因为开始近视,又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所以不配眼镜,只好眯缝着眼睛,看什么东西都一副怀疑的表情。什么阳光、清纯啊,萌啊,都荡然无存,总而言之丑极了。
小丸子十五岁的时候,箍牙事业结束,牙齿已经从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到整整齐齐;她箍牙前拔了四颗牙,脸小了很多,显得相当立体,整个脸型变好看了。笑起来不再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土妞,而是显得清新而且动人。
头发也留起来了,浓密地自然地披着,像海藻一般,看着是个飘逸的少女。
戴了ok镜之后,被镜架压出来的黑眼圈也消失了,看上去精神状态好了不少,简直可以算阳光少女啊!
长达五年的丑陋的中鸡阶段结束,我真的有兴趣像她小时候一样想要晒晒她了。
真相2
晒娃种类变少,新鲜度直线下降
娃从百看不厌到不过如此,晒娃热情渐渐冷却
一个妈妈的晒娃热情,其实是跟她体验当妈这件事情的新鲜劲高度相关的。
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哪怕像个皱巴巴的青蛙,也是从自己身体里面孕育出来的鲜活的生命啊。“家里多了一口人啊!”这种巨大的新鲜的喜悦,是憋不住要晒的。
孩子六岁前,会发生很多里程碑事件,第一次笑,第一次哭,第一次拉屎,都恨不得奔走相告;
脖子会立起来了,会坐了,会爬了,会走路了,会发出几个音符了,会喊爸爸妈妈了,都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大事件啊;
第一次发烧生病了,第一次痊愈了,哪一宗不揪着全家人的心!
独立如厕成功,独立睡觉成功,会自己洗澡了,去上幼儿园了,交朋友了,打架了,哭鼻子了……
全部都是人生首次,朋友圈每天要写20条才能对得起历史啊。
幼儿园毕业了,演出了;
学芭蕾画画轮滑等等,穿上专业的衣服拿上专业的工具,又很严肃又很幼稚又对娃的未来充满了各种幻想,这些想象不到的美好画面交织在一起,是非常想发朋友圈直抒一番胸臆的。
上小学了,开人生第一场家长会了;
入队了,会阅读写字算术了,显然不是文盲是个文明人了,公然瞧不起幼儿园小朋友了,这些都忍不住大书特书记录在案了。
然而,10岁呢?四年级呢?还是上那些课,做那些作业,每天按时起床,按时接回来,家长群总是老师发个通知家长就马上叩头称是三呼“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
每天看见娃最多的时间,不是问“作业写完了没有?”,就是看娃写作业。
辅导孩子作业,孩子边玩边写拖拖拉拉第一次发生还可以幽默写几句,天天上演只要不心梗上医院,都没有写的必要。
不仅对在朋友圈晒孩子学习毫无兴趣,而且孩子芭蕾画画击剑书法围棋机器人等兴趣领域取得新进步,也渐渐失去了晒的热情。“原来觉得孩子挺有才的,后来发现他班上很多孩子都多才多艺,有弹钢琴的、跳拉丁舞的、练跆拳道的”——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结果是大家都不怎么晒了。
真相3
10岁小孩自我被唤醒
拒做晒娃道具
2岁以前的婴儿,常常认为自己跟妈妈是一体的,彼此不分。
3岁出现第一个叛逆期,是他们能够分清自己是自己,父母是父母,其他人是其他人。
但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如此弱小,他们会采取两种方法来增强自己的实力:第一是热衷奥特曼等英雄故事,靠想象力来打败这个世界;第二是高度依附父母,对父母所作所为都都无条件崇拜。
所以父母认为我漂亮、帅、可爱、萌、勇敢……等等,他们都深信不疑,而且还很愿意配合拍照。
我在儿童写作课发现,孩子有一个时期对做游戏,听童话故事,甚至编童话故事不那么热衷了,他们有时候更喜欢讨论问题。我还记得让10岁的孩子分成两队,辩论“是否应该一键定制完美童年”,很多孩子说出了有理有据的话,你能明显看见他们理性在发展。孩子们也跟我申请:“能不能一整个学期都用来打辩论”。
这些理性思考,会给孩子们带来力量,使得他们不需要用想象,只需要用思考就能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一席之地。
理性思考就会唤醒自我探索,会思考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我该干点什么,我跟我妈和我妈的朋友圈朋友是什么关系,我赞同不赞同他们的观点?
我女儿八九岁的时候,会在我发圈完之后问,有多少人点赞,他们都说了什么。她经常会“批阅”我的朋友圈,指出哪些评论甚合她意。到了十岁,已经能够大致理解别人评价的意思,包括那些背后的意思,她就开始明确规定发圈要经过她的审核,照片怎么样,文字怎么样,还有哪些人是不能看的。
到最后,她有了自己的微信,自己的朋友,她再也不喜欢被妈妈辈指指点点,哪怕是欣赏和羡慕了,至此之后,她几乎就消失在我的朋友圈了。
真相4
99%的小孩在10岁暴露不是天才的真相
90%甚至连学霸都不是
小丸子只有一个月大的时候,白先生从英国出差回来,给她买了一条丝绒裙子,我看了看,那是小朋友三个月大的时候,出席正式场合穿的礼服裙。
白先生不但带着丸子在裙子变小之前参加了要穿礼服的聚会,还美滋滋地跟我讲:小丸子以后如果是个高尔夫天才的话,她在七八岁的时候,就是可以打比赛靠奖金和代言费养活我们全家了。
然后我也美滋滋地说:小丸子八岁的时候起床,从别墅三楼下来,看见奶奶外婆舅舅爸爸妈妈都坐在屋里,他们都不需要工作,小丸子一个人就让全家过得富裕而幸福……
我必须严肃警告各位读者,请管理好你们的表情,我们当时,真的是这样想的。
小丸子三岁表现出了对画画的兴趣,我在朋友圈豪放地问:万能的朋友圈,北京最好的艺术老师在哪里?不扼杀天才,保护孩子创造力的那种……
小丸子五岁去学芭蕾,我比较了中芭、当芭(当代芭蕾舞团)、北舞的各个教学团队,最后选择了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的一位舞蹈演员当老师,后来选了一位日本得奖选手当老师……结果,就不说了。
到小丸子十岁的时候,我已经发现她数学成绩实在一般,语文水平似乎不及我当年,没有当大队长、中队长、班长,也没有当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等任何委员,连劳动委员都没有当成;小队长也没有当成;还好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兴冲冲回来说当了小组长。
也基本上没有拿过什么奖项,二年级的时候拿回来一个巴掌大小的小奖状,上面写着:辟横叉小能手。你一看就不由得对学校抱有感恩的心:为了鼓励孩子,给孩子一块真的奖状,学校实在是太殚精竭虑、竭尽所能了。
我不得不承认,我肯定没有养出李娜这样的运动天才、郎朗这样的音乐天才、陈景润这样的数学天才,甚至一切天才的可能。
我有个英国留学回来的朋友跟我说,她以前觉得孩子读哈耶普斯麻抬抬脚就行了,后来觉得读个清华北大也可以,孩子10岁的时候,觉得如果不补课不鸡娃,估计连985、211都悬了。
娃还是同一个娃,娃都还没有长大,未来也没降临。
但是,娃10岁的时候,你怀抱的希望完全不同了:你以为娃会成为谷爱凌,跟你认为娃将来只要不啃老能自食其力就好了,这两种判断对于你发朋友圈的影响是巨大的。前一种是你按耐住喜悦期待憧憬谦虚低调地凡尔赛地发,后一种是想了又想失望得干脆不发,并且把那些说自己娃拿了杯赛过了钢琴九级去国家大剧院唱了合唱的人统统改为“不看他的朋友圈”。
网上流传的“普娃家长心理变化图”,我做了简单的修改。
有人说“孩子已经这样砸在手里了,塞回肚子里也不可能,扔了又犯法,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不再发朋友圈了,这也是自己唯一可控的事情了!”
我必须最后还说一句扎心的话:
绝大多数父母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接受自己家孩子只是个普通人这个事实……
当然,他们仍然需要十年时间才能接受自己家孩子哪怕只是个普通人就已经不错这个事实……
最后,用我在21日记里面其中一句话作为结尾:
有一天,你看着孩子实在平淡无奇的脸以及普通智商的脑袋,他丢三落四的混乱房间,突然激动地想:这样的孩子,要是没有妈妈爱他,得过得多惨啊……
你会突然流下眼泪,你会心里发誓:我会永远爱他,哪怕是块叉烧,我也爱他。
继续阅读
作者:三川玲,TEDkids智库专家,教育部《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特聘专家。幸福流写作创始人,曾经教过6万名6~99岁学生的阅读写作。举办有博鳌国际写作教育论坛。 图片选取自绘本《动物的朋友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科元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